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mgrjob愛讀書》:身體不懂說謊

(整理自「FBI教你讀心術」,大是文化, 喬.納瓦羅Joe Navarro著)

作者八歲自古巴移民到美國,為了成功融入新生活,從此發現各式「非語言行為」的肢體語言所傳達出的環境訊息,用來建立友誼及避開敵人,進行溝通及培養健全人際關係。長大後進入FBI,更仰賴這些肢體語言協助破案。人際溝通有五成以上是靠肢體語言,因為大多數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正用非語言的方式溝通,所以你可以透過觀察理解對方真正的意圖。

以下準則幫助你把判讀肢體語言的功力融入生活之中變成第二天性:

(準則一) 不只是看,要「充分觀察」:有意識地學習運用所有感官詳盡的觀察,並且持續練習變成一種習慣。

(準則二) 背景環境是關鍵:在你嘗試了解現實環境中的肢體語言時,對於行為所在的環境越清楚,越能了解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在求職者面試時,初期會感到緊張,然後焦慮會消失; 如果問到特定問題時,應徵者又會出現焦慮,那我就會想為什麼這些焦慮會出現?

(準則三) 先學會普遍性的非語言行為:例如緊閉雙唇就是明顯常見的訊號,表示不安。你能夠精準辨識的普遍性的非語言行為越多,越能有項評估週遭人士的想法。

(準則四) 解讀特殊性的非語言行為:想要分辨特殊符號,得先留意和你有固定互動的人,對一個人越了解就愈容易發現這類資訊。例如你的兒子再考試前會搔頭或咬唇可能就是一種可靠的特殊暗示,說明他緊張或準備不夠。這無疑已成他處理壓力時的部分表現,而且你會看見這種行為再次出現。

(準則五) 與他人互動時,先確立對方的基準行為:為了掌握與你固定互動的人之基準行為,你要先注意對方平時的樣子,通常怎麼坐、手的擺放位置、頭傾斜的角度、怎麼拿或放東西,你要能區分他正常跟緊張的表情。沒有建立基準就無從得知正常與緊張的行為表現。

(準則六) 注意多重暗示:當你觀察到多重暗示,或一組肢體訊號,就能提高解讀別人的準確度。就像拼圖一樣,當你擁有的片數越多,越有機會拼出全貌。例如一位競爭對手出現緊張的行為,隨後又出現自行鎮定的行為,我們可以斷定這人的談判是虛張聲勢。

(準則七) 要記住突然改變的個人行為:行為突然改變會透露一個人如何處理資訊或是他如何去適應影響情緒的事件,可以讓你在事件發生時預知。

(準則八) 分清楚何者真實何者誤導:這種能力需要練習還需審慎的判斷。

(準則九) 判讀自在與不安為破解的基本:通常觀察到的行為分為此兩大類。

(準則十) 觀察他人要不動聲色

本文同步發佈於http://www.facebook.com/pages/jing-li-ren-lie-cai-wang/1566916048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